立即联系我们
提交成功!
你所提交的信息已经成功提交,会有专业人员在48小时内跟您联系!谢谢。
提交失败!
抱歉,提交失败,请重新校准信息提交,谢谢。
CN EN
产品
解决方案
开发者资源
中文

彻底告别 CentOS

技术博客

2024.06.25

彻底告别 CentOS.jpg

别让 CentOS 7 的 EOL 成为你的噩梦!几个升级建议让你轻松应对

2024 年 6 月 30 日,这个原本平凡的日子,对于许多企业和开发者来说,却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节点。

CentOS 7,即将迎来它的生命周期终止(EOL)。

CentOS 8 早在 2 年前谢幕,现在最后一根独苗 CentOS 7 五天以后就要和我们告别。

图片1.png

图片出处: https://endoflife.date/centos

01 

这意味着什么?

简单来说,CentOS 7 将不再获得任何新功能、版本更新和安全补丁。

红帽官方的建议:如果您运行的是 CentOS Linux 7,要继续获得安全更新、补丁和新功能,您应在 2024 年 6 月 30 日之前迁移到新操作系统。

图片2.png

图片出处:翻译自https://www.redhat.com/en/topics/linux/centos-linux-eol

02 

OS 升级建议

我们都知道,操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企业业务至关重要。那么,如何应对这个挑战?

我们为你准备了几个升级建议,让你在这场“灾难”面前从容不迫。

1. 选择有商业支持的较高版本 Linux 操作系统

如果你的企业对稳定性和支持有较高要求,并且有针对操作系统的预算体系,那么优选有商业支持的操作系统。

  1.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(RHEL) 8 或 9 版本, 这是成熟且广泛应用的选择。
  2. 选择 Oracle Linux, 它拥有 2 种内核,其一就是红帽兼容内核(Red Hat Compatible Kernel)。
  3. 类似 Alma Linux 这种也是免费使用,但是有商业支持的开源操作系统,它旨在提供一个与 RHEL 完全兼容的替代品,适合那些希望继续使用开源解决方案的企业。

2. 开源的选择:Rocky Linux

如果你更倾向于开源解决方案,Rocky Linux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替代品。它由 CentOS 的原始创始人发起,Rocky Linux 继承了 CentOS 的精神和技术优势。它提供了与 RHEL 兼容的二进制文件和支持,帮助你平滑过渡到新系统,同时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。

3. 信创化要求的最佳选择:麒麟 Linux / OpenEuler

对于有国产化要求的企业,Kylin 麒麟 Linux 和 OpenEuler不失为好的选择。麒麟 Linux 在信创市场应用广泛,OpenEuler 作为华为主导的开源操作系统也有出色表现。它们对于国产信创软硬件生态都有着不错的支持。

4. 提前规划和测试

无论你选择哪种操作系统,提前规划和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。我们建议你在正式迁移前,先在测试环境中部署新系统,进行全面的兼容性和性能测试。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生产环境中出现意外问题,确保业务连续性。

03 

容器平台和 OS 的适配/迁移

a) 新建设的 DCE 容器平台的集群

建议使用上述推荐的操作系统, 具体在不同操作系统安装 DCE 的方案,可参考 DCE 的开放文档[1]

b) 既有的存量 DCE 容器平台的集群节点

如果要进行 OS 升级,也有不同的方案可以选择:

(1)集群整体迁移:比较适合有预留算力资源,可以进行在新的计算资源上部署新的 OS,然后通过 DCE 的容灾备份方案进行集群和业务的整体迁移。可参考备份恢复文档[2]
(2)分批节点迁移/升级:在额外算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,可以进行分批节点迁移升级操作系统。

通过把老的工作节点置为维护模式,更新后再重新将节点加入,驱逐和迁移其上的业务到新的节点上。可参考移除节点[3]/ 添加节点[4]

对于管理节点, 可以通过增加新节点为管理节点再移除老节点的方式,可参考扩容管理节点文档[5]

具体升级方案,可联系「DaoCloud 道客」的专家服务团队。

CentOS 7 的 EOL 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,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,让我们重新审视和优化现有的 IT 架构。希望以上建议能帮助你在这场变革中游刃有余,继续保持业务的稳定和高效运行。

不要让 CentOS 7 的 EOL 成为你的噩梦,行动起来。

参考链接

[1] DCE 开放文档:
https://docs.daocloud.io/install/os-install/oracleLinux-install-dce5.0.html

[2] 备份恢复文档:
https://docs.daocloud.io/kpanda/user-guide/backup/index.html

[3] 移除节点:
https://docs.daocloud.io/kpanda/user-guide/nodes/delete-node.html

[4] 添加节点:
https://docs.daocloud.io/kpanda/user-guide/nodes/add-node.html

[5] 扩容管理节点:
https://docs.daocloud.io/kpanda/best-practice/add-master-node.html